ico
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ico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通路4号
网 址:www.szsaibao.com
电 话:0512-65118735
传 真:0512-65119807
手 机:18550056888
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元“至元二十九年”四体文铜权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7:08
类对计量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计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吕氏春秋·自知》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计量文物虽无言,但却是计量文化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通过计量文物看计量史的同时,也能弘扬优秀计量文化,助力推进具有计量特色的文化魄力与精神,夯实出重要的文化符号阵地。

坐落于中国杭州的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作为全国高校首家计量博物馆共收藏近2000件(组)计量文物藏品,其中不乏一批具有极高收藏与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计量资讯速递将与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合作,推出《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系列推文,主要讲述计量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您揭开古代度量衡的神秘面纱。现在就跟随我的脚步开启一场寻宝探秘之旅吧!

四海归一,多元并蓄——元“至元二十九年”四体文铜权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  徐冬

自2025年始,计量资讯速递与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合作,推出新专栏——《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系列推文,本栏目主要讲述计量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您揭开古代度量衡的神秘面纱。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所藏一件汉“一斤四两”刻铭铜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代秤砣的形制及功用。


权,即秤锤、秤砣和砝码统称,是与杆秤或天平搭配使用来称重的器物。杆秤秤钩一端放置需要称重的物体,另一端悬挂权,通过读取秤星来计量,保障公平。自春秋末期楚国墓葬中出土大量的成套天平和砝码,因此天平与砝码的起源不晚于春秋末期,但杆秤与秤砣的起源明显比天平和砝码晚的多,一般学界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杆秤已经产生并应用推广。敦煌莫高窟北魏画中执秤图及南朝画家张僧繇所绘执秤图,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杆秤形象图。

元代是我国杆秤发展的最要阶段,元代铜权铭文中有关纪年、纪地、发行机构、铸造地等信息外,还有称量数、权重等信息,表明元代已经能够制造出定量砣和定量秤。元代铜权还有一类编号铭文,在铜权上铸刻编号的做法,始见于元,是元朝为强化权衡管理而采取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这类铭文不仅是讨论元代编号方式的宝贵资料,而且是探索元代权衡管理措施的重要材料。

考古发现、传世以及著录的元代铜权在我国历代铜权中数量最多,有近千件之多。元代铜权的类型,除了沿袭南北朝以来的圆体、上窄下宽的六面体以外,还创造出了上宽下窄的六面体、上下等宽的六面体、六弧面体、四面体、八面体、六棱台体、扁钟体等多种类型。元代铜权的最早年代为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最晚年代为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前后延续了近130年,发展演变的轨迹十分清晰。从纪地铭文看,元代铜权的地域分布较为广泛,不仅涉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而且涉及江浙、湖广、河南、辽阳、 江西、四川、陕西和甘肃等8处行省。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馆藏一件元“至元二十九年”四体文铜权,整体呈扁六面体形,上为倒梯形钮,用于系挂,中为权的腹部,刻有八思巴蒙文、汉文、回鹘式蒙文、波斯文等四种铭文,下为六角台阶式厚底座,底座六面刻有缠枝纹。汉字铭文为“至元二十九年,市令司造,二十五斤秤”。“市令司”是宋金元时期管理市场的专门机构,“二十五斤秤”表明该与该秤砣配套使用的杆秤最大称重25斤,约合今15250克。该权重752.84克、底长5.2厘米、底宽3.2厘米、高10.4厘米。元代“四体文”铜权反映了元朝对全国各民族的大一统以及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繁荣景象,不仅是元代官方对外来人员经济市场的掌控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见证,也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